欢迎您访问赣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网站! 设为主页 收藏本站 网站浏览辅助工具

今天是: 天气:

机要将军“老黄牛”

发布时间:2022-05-06 信息来源: 作者: 浏览量:

开国将领首次授衔时,黄有凤是唯一的“机要将军”。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军委总参机要局编写的《机要工作手册》中,肯定他是党和军队机要工作的奠基人。

黄有凤,兴国县东村乡澄江村人,1914年生,出身农民,家庭贫苦,读了三年私塾便辍学务农。15岁时,跟随父亲撑竹筏谋生,往返于潋江河上,风吹日晒雨淋,过起了“翘排哥”漂泊的生活。17岁时,当选为乡苏维埃主席。

1932年黄有凤报名参加红军,被选入红军学校培养。毕业后,调至瑞金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劳战委员会任译电员。

一天,他到毛泽东的办公室送电报。毛泽东问他是不是新来的,哪里人,叫什么名字,参军前的经历如何?待他回答后,毛泽东风趣地说:“当过篾匠,撑过竹排,靠苦力谋生,你是工人,无产者喽!”又问:“愿不愿做机要工作?”他深知机要工作涉足机密,主席挑中自己,无上光荣,便坦诚相告:“心里愿意干,只是读书少,文化低,害怕胜任不了!”毛泽东鼓励他:“凡事学而知之,可以边干边学。我来当先生,免收学费。”黄有凤惊喜交集。

不久,他又去送电报。毛泽东顺手接过电报浏览一下,拿起铅笔“唰唰”地改了两个错别字。黄有凤忐忑不安,心想:糟了!这下非挨骂不可,却是虚惊一场。毛泽东和颜悦色而又严肃认真地指出:“电报出现了错别字是要误大事的。信息的准确传达,关系到战争的成败和千百万人的生命,不能有半点马虎,要慎之又慎才行啊!”对这次批评,他铭记心头,也成为后来几代机要工作者奉行的准则。

毛泽东还送给他一本同音字典,手把手教他如何查字典,如何查校电报,如何正确使用标点。从此,黄有凤一有空就翻字典、查生字、学文化,进步很快,再没出现过差错,因而受到首长们的一致好评,升任为军委机要秘书。

长征时,黄有凤调任毛泽东的机要参谋,实际上是“全权参谋”,毛泽东的饮食起居生活,公文要件传递,一概由他负责。每到一处宿营,他都要查看主席的住房,安排好办公桌椅,挂地图,安铺盖。离开驻地,要忙着归还老乡的东西,收拾行李。毛泽东白天睡觉,夜晚工作。黄有凤白天要收文件、接电报、听电话,入夜在主席身边陪伴通宵,没有替班的。他一天到晚,没有多少时间睡觉,连吃饭上厕所都要忙里偷闲。有多少个昼夜从不离开首长左右,有时还和毛泽东同睡一铺,合盖一被,抵足而眠。在四川懋功,他患疟疾,不能行军,毛泽东让出担架抬他,而自己则骑在骡上打盹。陪伴毛泽东从瑞金一路走到陕北。

195610月,黄有凤写了一首《七律、忆长征》:

难忘万里长征路,号角旌旗拥铁流。

赤水河边闻击楫,金沙江里起飞舟。

云横雪岭添豪气,月落草滩照吴钩。

往事悠悠成别梦,眼前风物正清幽。

黄有凤这首诗被收进《将帅诗选》。他一生都难忘和毛泽东一起走完长征。

黄有凤在延安时,历任中共中央机要科股长、机要科办公室主任、机要训练班班主任。抗日战争胜利后,他调任中共中央东北局、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机要处长。新中国成立后,朝鲜战争爆发,身为东北军区机要处长的黄有凤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。1955年,他调进北京,先后出任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局第一副局长,总参谋部机要局长。凡是和他一起共事或接触过他的人,无不钦佩他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无私奉献精神。

在延安时,人们亲切地称呼“老黄牛”。那时他被中直机关评选为“甲等模范工作者”,奖状上印有毛泽东的签名。同时还奖给他一枚刻有“埋头苦干”四字的奖章。

为了开拓党和部队的机要工作,他亲自主持培训了几代机要人员,可谓“桃李满天下”。“文革”后平反时,组织上征求他对重新安排工作的意见,他用家乡话说:“我这个桐油罐还是装桐油吧!”他对机要工作一往情深,直到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,还担任总参机要局顾问。

黄有凤五官端正,温文尔雅,戴副眼镜,颇有儒将风度。但机要工作注定了他既不可能轰轰烈烈,也不可能人前显赫,只能在既重要而又平凡的机要岗位上,默默耕耘。职业的特殊性,养成了他沉稳干练,寡言少语,不尚空谈的个性。他以身作则,率先垂范,或少说多做,或光做不说,从不夸夸其谈,一生淡泊名利。

他不仅当过毛泽东和朱德的机要参谋,也曾在周恩来、彭德怀等领导身边工作过。但他从不在人前卖弄、炫耀、吹嘘,始终牢记毛主席的教导,严守纪律,守口如瓶。

在家中,他从不对亲属子女谈论工作上的事,并且立下“三不准”的家规:不该问的事不问,不该看的东西不看,不该去的地方不去。纵使他们夫妇之间也严格遵守“出门不问去向,归期不知何日”的原则。同志们恭称他是机要部门安全可靠的“保险柜”!